韵书
𥰙 𠻗 𦃇 𣮉 𠠍 𢤂 𩧋 𥌛 𩌃 𢾁 𨵈 𩇯 𤪌 𧡺 鬿 𧰙 𪘫 㺿 𢓡 𤇴 𧋘 𥉘 𧡨 𦉈 𨛬 𧢦 𢜽 𡖂 𦝢 𧝋

去声作阳平声

𥝈 𥳊 𦒎 𨘇 𢈶 𢖫 羿 𢘽 𥰰 丿 𩊒 𤤺 𢢞 𡢖 𢰂 𧫚 𩪧 𤹝 𩍘 𣖾 𥉆 𥉻 𩥉 𤫝 𨿠 𢄢 𩏚 𠭥 𢴨 𥄔 浿 𣨶

拼音:jì  韵部:
〈动〉
    (形声。从心,己声。本义:憎恨)
  • 同本义
    • 忌,憎恶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• 而忌处者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    • 不克不忌。——《大戴礼记·卫将军文子》
    • 子将助天为虐,不忌其不祥乎?——《国语·越语》
  • 又如:忌恶(憎恶坏人坏事);忌愤(怨愤,嫉恨)
  • 嫉妒
    • 虽称美,心甚忌之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  • 又如:忌前(妒嫉贤才);忌妇(妒妇,善妒的妻子);忌克(忌妒他人才能而想超过他);忌才(嫉妒他人的才华或才能)
  • 禁忌;忌讳
    • 公室卑则忌直言。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
    • 忌怒,则能害己。——《韩非子·说疑》
  • 又如:忌三房(迷信者认为生病的人忌进新房、产房和灵房);忌作(唐宋习俗谓春、秋社日停做针线);忌针(阴历正月忌动针线);忌惮儿(忌讳害怕)
  • 顾忌
  • 又如:忌畏(畏惧害怕);忌惮遮拦(顾虑遮掩);忌器(有所顾忌)
〈名〉
  • 先辈去世的日子,古时每逢这一天,家人忌饮酒作乐,所以叫“忌日” 。如:死忌;忌时(迷信指禁忌的时日);忌讳(先王的死日与名字);忌日;忌月(旧称父母死亡的月份)